想必小时候父母为了鼓励我们好好读书总是会夸下海口,买这个买那个,去这玩儿,去那儿玩。
但是最后实现了么,不,没有!
因为我没考到满分,也没95,也没90,勉强80。
那这个约定咋办呢?去兑现还是不兑现?
如果你因为这个实例就盯着约定和兑现,YAID!
其实,
我们总会迷失在起因与诱惑里,慢慢地就迷失其中,
这时候从旁观者的角度再去想想,你会发现,
实际我们的目的是鼓励,
而非实际变成的约法三章。
没考满分或者考得不理想的人并不比考得好的人有少付出什么,或许为了这个目标,孩子也是一直在努力。
再反比其他家的孩子,同样的分数,他们就得到了好处也说不定呢。
你想想,为什么你关注的是分数呢,为什么教育要采用分数呢,为了区分优劣么?
不,这是用一种相似的标准来告诉家长,您的孩子学习怎么样?
而且,学期末班主任还会给出期末评价呢?
这同样是告诉家长,您的孩子在校乖不乖?
其实,作为父母,你真的不知道你孩子是怎么样的么,
还需要学校一次次告诉么?
你真的关注孩子的表现、心里、追求、爱好!?
或许能大胆的说,您的孩子,在家,因为怕父母责罚,一直在演戏,在阿谀奉承,只有在学校,在没有父母的地方,终于可以释放天性…
讲到这里,那从前到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!
其实,是社会,引起的!
在你工作的时候,一次考勤没准时,全年绩效奖金就没了,虽然可能就几千块,但是会不会你就把它等价于与孩子约定的旅游开销呢?
父母是现实的,孩子的天真的,他们暂时还不会考虑全面,因为我们并没有把这些负担给孩子,
当然,如果你把这个压力给孩子,你就会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分心。
其实不然,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虽然我不认同这句话,但是,有时候,把因素归结于此,并不会不合适。
溺爱、保护那是父母天生的,善意的谎言、友善的恐吓、疼爱的打骂那是父母一直会披着的狼皮,他们生你养你,供你吃供你穿,还不能教训你不成?
一切都说不过,因为孩子是弱势群体,
孩子给个糖给点好处就会忘记的,
希望如此吧。
那孩子就真那么天真么?
当然不会,他们也一直有自己的小九九,如何做如何不做才能得到,做了也白做等于不做,他们也尝试地多了。
其实孩子一直在试探父母,他们求关注求保护求平等。
我一直都认为,既然你愿意生,那就做好养好,如果做不到,别生,你只是在霸凌一个幼小的生命。
现在你发现不了,以后等他自立了,可以顶撞你了,够你气的!